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创意策划>战地日记>详细内容
成都广告纪行(二十七)
作者:平沙逐浪 时间:2005-5-2 字体:[大] [中] [小]
(三十一)
Z总的经验在于他对E公司市场终端的熟悉,而这种熟悉程度来自于他曾经亲自在E公司的市场终端摸爬滚打了许多年,他针对策划书所提出的每一个意见显得非常的中肯和深入,说他中肯,主要是他提这些意见的时候,完全是站在甲方的立场上来提出的,似乎我面对的不是老板,而是甲方会给我买单的高级主管一般;说他深入,在于他每每提出一个意见,不是简单的说说大方向和感觉,而是就他的市场经验和平日的观察,提出针对性的看法,并以远瞻的眼光提出解决方案。
对于我们提出的“X医生”服务品牌,他认为是一个很好的突破,这在E公司所在的行业里面是没有出现过的方式。他有一个意见,就是觉得这个服务子品牌还不够深入利用,他认为作为一个服务子品牌,它所影响的市场终端空间应该还很大,而不只是我们提出的这些。
意见焦点主要集中在了企业总品牌的形象广告上面,他最大的意见就是觉得科技的感觉已经有了,但是现代的特征还不够突出。
几天以后,E代表他们那一组开始做提案,我也参与了聆听。针对他们的提案,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个优势,就是数据分析较之他们的比较全面,在逻辑推导上面略胜他们一筹。当E开始陈述他们的企业总品牌的定位的时候,我以自己的主观判断,第一反应他们出现了很大的偏差。E和他的策划人员把E公司定位在了一个懂得回报的位置,把企业品牌更多的展示为不断回报社会,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慈善机构的形象广告,而不是一个生产企业的形象广告。
对于产品品牌,我不清楚他们是不是修改过他们的方案,因为他们毕竟在我们这一组的后面来进行内审提案,对于产品的市场区分基本和我们的提案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特别在轻度维护型产品上的策略简直就是一样。但是就轻度维护型产品,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把它作为女性日常必备品,是一个可以放在女性挎包里面随身携带的生活必需品。老实说,我不知道这样的概念,是不是很好,也许是我当时的心态不是正确的,始终想着这些相似的策略应该是他们在看了我们这一组的提案以后修改的,没有过多的思考这个新概念。
事后冷静的想想,创意可以撞车,策略难道不可以吗?我觉得自己很有一些“小人作鬼的阴暗面”,在一笑之后,真的觉得没有必要这样去想。
提案完成以后,Z总很直接的否定了E和他的小组关于企业总品牌的定位和品牌策略,他的看法也是认为太象慈善机构的形象广告了,“E公司毕竟是生产企业,社会回报不是它的主要使命!”他要求E和他的小组按照我们组的企业总品牌策略再次进行创意,他认为E他们是不了解E公司的,加上时间来不及了,所以就不要再自行寻找品牌策略了。
对于中度治疗用产品的产品品牌策略,Z总依然否定了他们的策略,采取了和企业总品牌一样的处理方式,他要求我们两组都围绕我们组的策略再次进行创意,下次内审的时候,就主要进行创意的比较。
至于轻度维护型产品那个随身携带的生活必需品的概念,他认为还是可以,但是需要深入思考一下。
第一次内审提案结束以后,我听到N到处开始说话,一口一个“E作的策略有突破性,比那个组好的多了。因为那个组做了太久的E公司,已经没有突破了,所以老板才让E来作的,E他们不熟悉E公司,还能把策略做得这么好……”,我很怀疑这个成都小伙子是不是除了喜欢动嘴皮,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这一类事情似乎不需要他来进行什么评论,我非常怀疑他的动机。N这样作的结果很快就体现出来了,E所带领的创作小组和Leo所带领的创作小组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化,更多的集中在了双方的带队者身上。
看着N的所作所为,我的脑海里面闪过一个念头:这是有人故意指使,背景绝对不简单。有人在利用公司里面的这些事情,其目的很有可能就是希望巩固他的地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有所指使,然后导致公司里面的人员发生内斗,那么他就有机会完全的坐收渔翁之利了。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寒战,成都广告界的部分人实在太可怕了,压根心思就是没有在专业服务上,也许其他地方的广告界也有类似情况,但是在我看来,成都广告界一个特别突出的地方。
Lee走了以后,媒介部的总监由原来的媒介购买经理霍庆担任,他是公司里面年纪最大的一个员工,整天乐呵呵的,为人处事都非常和气,不论是谁,都能够很轻易的和他打成一片,但是他的职位并没有坐多久,不久发生的一件,让我更加怀疑有人在利用公司里面的这些事情,其目的很有可能就是希望巩固他的地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有所指使,然后导致公司里面的人员发生内斗,那么他就有机会完全的坐收渔翁之利了。
这件事情,开始我并不知道,直到公司的公告张贴出来以后,我才了解,于是我去找到一位媒介部的同事,悄悄的询问了这件事情,他的回答很让我吃惊。